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写作结构:一、写作背景1.历史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民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公民意识的觉醒、信息技术的催化等更是推进了国家民主化的进程。诚如书中开篇所说,“公民社会”呼之欲出。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的原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政治社会发展,随着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加上“政府失败”、“市场失灵”的问题倒逼,各类非盈利组织正不断登上政治舞台,在公共决策中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在此种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本书创作的背景。20世纪初叶,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特的职业领域开始发展起来,公共行政的第一批理论家对于公民参与管理过程采取了明显敌视的态度。威尔逊和其他早期理论家试图使公共行政管理与阿尼当时甚嚣尘上的政党分赃政治制度的政治影响。这些理论家坚信,公共行政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地隔绝各种政治干扰,那么,它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建立清晰的职业认同。这些思想最终以“政治与行政一分论”的形式呈现了其论点。古德诺等理论家认为,公民参与应是政治领域的适当范畴。相反,公共行政则将公民参与看作是一个不活宜本领域的范畴,它最好是远离职业化的行政官员。二分论假定,公共行政不需要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会让那些公众力♘量或者其他政治力量介入行政管理。用威尔逊的话说:“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设定了任务,但是,它不能忍受让政治去控制、操作它的行政人员。"在政治与行政二分论的假设中,公共政策一旦形成,权力影响力应从选任的政策制定。者自上而下地流向行政管理者,再流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