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心语文创素材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docxVIP免费原创优质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docx_第1页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docx_第2页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探索及调研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2023年,全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171元,增长10.6%,增幅居全市倒数第2位,综合排位居全省70个类区县第66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滞后。一、影响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地势起伏较大,地块面积小,分布零散水田、旱地比例失调(水田面积仅有43.28万亩,只占耕地总面积36%),土地较为贫瘠。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实用技术集成运用及机械化推广程度还不高。二是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农村工业及服务业发展不足吸纳能力不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员较少。部分龙头企业商品意识不强,农产品凉晒、烘干等加工设施缺乏,“*造”产品牌子不响;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及农业专业化服务等效益型农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民从中获益。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现有的400余个合作社真正能带动农民参与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不多,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济共同体大多只是量上的结合,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未真正形成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模式。四是农业投入不足。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有限,难以充分满足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田排灌渠系、田间作业道及机耕道硬化程度低,不利于机械作业和人工作业。受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金融部门的效益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官方微信
    •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