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依靠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驱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高速跟进。但长期粗放化、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引发了诸如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长期推崇的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高绩效开发区治理模式,使土地供应瓶颈、产业转型虚置、控制机制弱化等问题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更值得忧虑的是城乡间发展鸿沟的不断拉大将导致相当比例的自然村落走向消亡。与西方国家后工业化时代为缓解大城市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催生的“新城运动”一样,我国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引擎力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纠偏”城市经营问题的重要机制,成为开发区治理模式突围转型的升级版本,更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释放巨大空间需求潜能的全新载体。早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在《小城镇大问题》中阐述了以小城镇发展为主、大中城市建设为辅的城镇化理论主张。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与创新驱动战略被置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及叠加的战略部署之中。2012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并写入十八大报告;十八大以来,小城镇建设同样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各次全会上均明确提出发展要求。2016年国务院公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高效率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创新国家建设。同年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城镇培育,明确提出遵循发展理念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