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发展的若干思考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以报道农业科学技术、发表农业科技论文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具有定位准确、形式多样、精短易读、互动性好的特点,承载着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知识与新技术、新资讯与新政策,反映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弘扬科学精神等社会责任,对促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人群地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业科技期刊虽然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缩小城乡科学素质差距的重要载体,但是其作者群和读者群往往被期刊出版单位定位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科研人员,没有注重种植户、农民、初(高)中学生等群体。因此,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要求给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一、农业科技期刊科普化的意义(一)承担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科普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农业科技期刊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勇于承担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责任。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3.75%和6.45%,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3]。农业科技期刊是为农村居民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先进栽培技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农村居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日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