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学生人均体育活动场地低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标准,我们均可以称为“小场地”。体育场地是完成体育教学、加强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场地资源的限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障碍。体育课程作为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手段,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场地资源,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创新,科学周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切实让“小场地”发挥“大作为”。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1.合理编排体育课程。减少同一时间操场上的上课班级是解决小场地体育教学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在每学期开学前,存在小场地体育教学问题的学校,教务处要对体育课程表做一个合理编排,减少每次体育课的上课班级及人数,这就预先缓解了体育教学空间紧张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场地。可以将几个类似项目安排在一起上例如,双杠和单杠教学都可以相互利用发展上肢力量,跳绳和武术在相同场地练完之后交换场地进行练习,使场地充分被利用;立定跳远和垫上技巧,利用小垫子进行身体素质,如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练习。还可以选择一些小场地项目去代替那些占用场地较大且不易于开展的项目,比如十人篮球改为三对三,十二人足球改为五人制足球,耐久跑改为50米折返跑等。2.合理搭配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小场地体育教学的项目有跳高、跳远、短跑、体操、健美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的头顶球及脚内侧踢球等。在进行本班教学同时,了解一起在场地上上课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