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文/乔金亮——摘自《经济日报》(2021年11月9日第5版)农民要富裕,既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更要拓展农村外部增收空间,统筹用好产业、就业两大手段。各地要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释放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活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市场,让农民享受到更多财产性收入。近期,关于农民收入的话题颇引人关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民年收入跨过2万元大关。安徽省提出,今后5年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农民收入问题值得思考。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来看,保障农民收入、守好农村“后院”,才能构筑起发展的战略纵深。从扩大内需来看,农村是最广阔的增量空间,农民增收会释放出巨量的消费需求。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才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可以说,“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业内衡量农民收入是否实现快速增长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增速是否超过同期GDP的增速,二是看增速是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农民增收势头总体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实际增长11.2%,高于经济增速1.4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高2.5个百分点。这是在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多种不利影响下—1—取得的,殊为不易。不过,城乡居民收入比虽在缩小,但收入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