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问题及展望学校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教育场所,肩负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1999年,教育部发布首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后,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渐丰富。为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众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课程体系、途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从199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CNKI收录的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达到4391篇,被引次数高、下载量靠前的文章多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的分析和探讨。在2021年全国两会中,超过2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师资力量建设、档案设立、建立问题干预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建议和议案,说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改进和发展空间,各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分析与预测仍需进行。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一)国家层面:在比较、借鉴、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发展20世纪末,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比较、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首先是比较研究。22年来,众多学者就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课程、途径、方法、评估等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差异来促进自身发展。例如,肖旻婵[1]通过对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来揭示我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