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印度洋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孙子兵法》7月10日,船出曼德海峡东行,随着赤日炎炎、挥汗如雨的火海1渐行渐远,即将进入印度洋,穿越到6、7、8月份的季风季节。吃早饭时,看到墙上的通知:“今天下午有大风浪,各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船长”。《孙子兵法》说:“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0730时,怀着对船长的崇敬,我早早来到驾驶室,准备提前接班;同时,心里还揣着另外一种打算:想看看老船员经常说起的大风浪到底是什么样子?政委交班时说,1000以后大风浪就要来了。远处的海上和空中笼罩着白雾,阳光透过较薄的云层在涌1指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红海动起伏的海面上撒下一片银光,跳动着、闪烁着,月光似的。根据老政委说起的经验,这是风浪到来的前兆,犹如大战在即之前的短暂平静。敌我双方的阵前,一方传来悠扬而幽怨的羌笛;另一方唱合着呜咽而感伤的楚歌,彼此在冷静地麻痹、观察、试探着对方。0900左右,海面若无其事地涌起一道道长长的波浪,波不起浪、浪不开花时,术语叫长涌。长涌有节奏地,漫不经心地从船头右前方拂过。老政委提示说,水上为浪,水下为涌,这就叫暗流涌动。就像战前散兵游勇的哨探,企图瞒天过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刺探军情、袭扰对方。不久,涌浪伴随着呼呼的海风越来越长,滚动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海面露出峥嵘,大船破浪时发出厚浑而有力的抖动,开始左右横摇,大海的试探性进攻终于开始了。涌浪一层接着一层,一浪叠着一浪,后浪推着前浪;长浪越滚越快,浪头越颠越高。此时,连我也看出其中的门道,这种进攻的阵法应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