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模式”促增收乡村振兴有活力去年以来,我州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六种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全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年底的10247元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12430元,增长21%。“土地轮作+提质增效”,重塑产业链促增收。坚持把产业作为增收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来抓,立足资源优势,注重长短结合,通过综合种养、土地连作等方式,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好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作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1.2万亩,元阳县、红河县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使单一水稻收益变为“水稻+梯田鱼+梯田鸭”综合收益,示范区亩产值超过8000元。“龙头企业+利益联结”,“双绑”带动促增收。健全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群众深度融入产业链、连接大市场,实现稳定增收。泸西县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发展13万亩小香葱,使小香葱发展壮大成为年产值达35亿元、务工收入15亿元的致富大产业,直接带动5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成为国内单品种植面积最大的香葱种植基地。“资源整合+入股分红”,盘活资产促增收。注重盘活房屋、宅基地、耕地、林地等资源,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千方百计挖掘财产性收入增长点。开远市黑泥地社区将农户分散经营的承包土地作价入股流转给园区或企业经营,实现“地租收入+务工收入+入股分红”增收,确保户均1人在园区就业,每年每户增收5万元,集体增收12万元。个旧市戈贾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