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心语文创素材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篇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docxVIP免费原创优质

2篇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2篇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学史增信”主题学习发言提纲熊琛2021年4月24日工业化在百年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1949年-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工业生产力的地位得到加强,现代工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为我国开始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打下了基础,进而确保整个国家新民主主义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迈进。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主体就是国家工业化。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53年8月,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阅读排行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官方微信
    •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