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加快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征集和网络传播,特开设本专栏择优分期发布,予以集中宣传展示。如何让理论宣讲更有热度、温度、深度,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服务治理、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发挥更大作用呢?XX市XX区与江汉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在“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建过程中,以理论宣讲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地校合作、多方参与、群众欢迎的基层理论武装新路子。一、“大道理”对接“小日常”基层宣讲入脑入心实践基地把理论宣讲作为“地基工程”,不断创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路径,把党的创新理论根植人民群众的心田。“板凳宣讲”打通“物理距离”。摆几十条长凳,不设主席台,也没有话筒和音响,高校专家、领导干部、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谈惠民政策,学实用技能,聊村居发展,其乐融融。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柏泉的街巷村落,也让“宣讲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法则从实践基地走出,在XX形成生动的实践创新。在格子间里,就借助微视频、H5等新手段吸引白领群体;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江城蜂巢”内,就换位思考、现身说法,把“官话”转化为“土话”;在景区湖岸边,就边走边讲,边听边看,以景释理,景理交融。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通过这种零距离的宣讲方式,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土班子”拉近“心理距离”。组织“XX红色故事汇”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