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1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22年坚守公交岗位,笃信“每辆车都有终点,但为民服务没有终点”;旅游途中,救起落水的修桥工人,坚信帮助他人才会让自己的正能量永远“满格”……今年全国两会上,王曼利、铁飞燕等人大代表的凡人善举,引发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共鸣与思考。丹青难写是精神。曾几何时,大街上,面对老人摔倒,很多人疑心是不是“碰瓷”,犹豫要不要上去帮扶;餐桌上,毒奶粉、地沟油、“问题鸡肉”等困扰百姓,冲击“舌尖上的安全”;一些干部信奉权力、关系和金钱,拉圈子,搞帮派,甘当权钱交易所所长,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凡此种种,一再制造着价值真空,侵蚀着精神“栖息地”。“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一位作家这样描述“形意拳”,意谓出拳之后倘若有回旋的念头,最终会退无可退。道德建设所处的境况,正与此相似。面对“人心不古”的喟叹、“道德滑坡”的忧虑,假如大家都无动于衷,甚至处之泰然,只会使劣币驱逐良币,不断侵蚀道德的土层。郭明义说: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线,从来不取决于看客,而瞩望于那些默默耕耘的行动者。“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能否擦亮人心向善的镜子,走出道德贫瘠的泥沼,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其实,每一个人的义举善行,每一次的无私奉献,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宣示,都会在他人心中播撒下善的种子、激荡起道德的涟漪。不辜负每一个成为道德星辰的机会,纤微尘土就能垒起道德高峰,让崇德向善如高山之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