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的历史。一百年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同志在26岁时立志自勉:“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当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应当以怎样的人生意义和奋斗姿态告慰先辈?近日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积极的历史主动、鲜明的创新意识,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该书作为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最新读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聚焦理论热点问题,用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学识、充沛的情感、斐然的文采展现出真挚的情怀与强烈的担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重视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铭记和书写党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百年大党面对面》系统梳理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是如何夺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如何完成和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如何开创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浅出解读,用透彻深刻的理论和通俗凝练的话语为读者答疑解惑。此外,该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