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行于可行,止于当止【例文】“行于可行,止于当止。”随着党规党纪的不断完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来越要求党员干部具备知止的能力。“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如果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管不住小节,伸了手、湿了鞋,就会受到纪法的惩处。党员干部应强化纪律意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以纪律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中国纪检监察报《保持清醒善于知止》)【典故】出自宋代施宜生《山谷草书》,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心语文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不书纸。【释义】意思是,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原指写文章,该奋笔挥洒就挥洒,该收束停止就停止,后来用于指做事情应当审时度势,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应当做得恰到好处。【赏析】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常怀敬畏之心”应该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规矩意识不仅是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现代治理素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前,一些干部把守规矩和敢担当简单对立起来。有的拿守规矩做“挡箭牌”,该主动不主动,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心安理得当“太平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