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要义,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握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直面城乡精神生活中的困境:思想观念老旧,文化娱乐方式单调,理想缺失、价值观扭曲,通过努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切实提供充实且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和勤劳致富的理念等路径实现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凸显了精神生活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城乡差别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经济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城市和乡村在精神生活方面都还相对欠缺,因此促进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管仲在《管子》中曾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人民的富裕对于国家的安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要义。共同富裕就其内容而言,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在物质生活较丰富的时代,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更加急需;共同富裕就其实现范围而言,不仅仅是城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