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实:规制框架下的政府干预策略治疗市场缺陷,最成熟的法案还是来自市场规制框架。因此,治理校外培训市场,在经验层面上向国外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超越经验,在理解市场缺陷的基础上,学习多种类型非典型市场,如二手车市场、香烟市场、奢侈品市场、排污权交易等,这些市场规制的理念、路径、方法以及实践案例,可以成为“补习”治理的出发点。在科学性普遍被认可的医学领域,确定温和的治疗目标尚且困难,对于动辄要“用猛药”“出狠招”的社会政策领域,确定温和的治理目标更加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于是,在短期采用“急刹车”的方式也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一些“雷霆”手段带来的过高行政成本和民众的心理成本,也可以理解和接受。然而,“补习市场”终究是个市场,从中长期看,确定治疗方案最终要建立在对市场机制的理解上,在治疗病症的同时,要培育社会规制政策的逻辑理性和技术理性,将沟通和“安慰剂”作为政策工具以降低焦虑。家长补习的“热情”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政策制定者在进行权威发布的同时,学习一点儿社会沟通,这需要行政方式面对转型挑战。与此同时,寻找合适的“安慰剂”减缓家长焦虑,如:暂缓发布高中普职1:1招生限制,不去放大家长对于孩子中考后进入职业高中的恐惧;将职业教育体现在课程供给上,弱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清晰的界限。要求高中学校按照普通和职业的课程类型提供必修、选修模块,加入更多的职业类课程学习,真正让兴趣引导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让职业思想进入所有人的理念中,而不是单纯将成绩作为分流标准。非理性行为、垄断地位、外部性是多样化的市场给人类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