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贱伤农”引发对生猪养殖的思考与建议猪价,向来关系民生福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猪肉消费量占据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国人的餐桌历来对于猪肉有着依赖性。猪肉是中国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硬菜”,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整体幸福感。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猪肉价格下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一件乐事。但从长远来看,“猪贱伤农”,猪价下跌易使生猪养殖行业内人心涣散,猪周期后如出现猪价回升的情况,又将陷入“肉贵伤民”的循环。因此,如何减轻“猪周期”行情震荡是破解“猪贱伤农”困境的当务之急。一、生猪养殖面临的难题及分析1.居民饮食观念转变。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消费者可选择食用肉类品种的增多,价格日趋亲民,居民饮食观念上越发在乎营养均衡,逐渐从要“吃得饱”到要“吃得好”转变,逐渐开始追求“舌尖安全”,呼应健康主题,更期待食用安全、绿色、可口的肉类产品。但现阶段生猪养殖多为集约式养殖,猪肉质松散,从口感、原生态等角度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饮食需求。加之近年来,生猪行业瘦肉精、猪瘟、激素猪等事件频发,加之新闻媒体对事件聚焦报道,让居民对猪肉的负面印象深刻,降低了消费者对猪肉的信任。一位市民张大爷说,“人们在吃的上越发挑剔,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食物的营养价值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肉有营养,什么肉能对心血管好,吃什么样食品能够保持身体的营养均衡才是当下大家真正关心的,比如鸡肉、鸭肉、鱼肉等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肉类产品更受大家青睐,逐渐取代在餐桌上常客-猪肉”。所以当下生猪养殖要想应对猪周期最重要的就是跟上居民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