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马克思化中国的源头活水〔摘要〕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开山之作,在其“论中国”思想史与传播史上具有源头活水的地位。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中、英等国的经济社会分析,预见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两极相联。160年来,该文以多种文字、多重主题、多个版本在世界上传播了中国形象。作为首篇译为汉语的马克思专论中国的文章,它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觉醒。这也使得马克思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率先垂范者,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应从马克思的中国研究中汲取营养。〔关键词〕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研究;中国形象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和他所主导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老祖宗”。“老祖宗”不仅留下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寻矿图”,而且留下了在这一“寻矿图”指引下探到的“初矿”,即对中国本身的论述和研究。《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RevolutioninChinaandinEurope)就是160年前马克思化①中国的第一篇经典之作。一、在“马克思化中国”思想史上的源头活水地位马克思虽未生在中国、未到过中国、未用过汉语,作品也并未专为中国人而写,但他却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论述。《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就是马克思中国研究史的“源头活水”,在马克思学术史上也具有重要价值。1848年秋,后任当时美国最大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NewYorkDailyTribune)总编辑的查理·安德森·德纳(CharlesAndersonDana)访问了同年6月1日出刊的《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