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加减法实施“双减”政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双减”政策提出不仅要减少学生过多的学习任务“量”,而且要增强学习的“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确保“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因此,学校应在完善全面育人评价机制上做出回应,做好教育评价的“加、减”法。首先,要淡化单一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一是要从单一的学科评价转向跨学科评价。这就需要学科教师从过多关注本学科的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综合发展,助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提升。二是要从单一维度的评价转向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评价。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心语文创素;材库:https://www.xinyuwenchuang.cn/。公众号:笔杆子星域/。整理汇+总。结合,评价要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我校一二年级上学期末进行的主题式“游考”就是一次关注综合素养评价的尝试。其中二年级创设了“长春游”这样的大情境,布置了和长春有关的五个文化场馆,然后在各个小场馆创设小情境,通过环境布置、任务设计、教师语言渲染等方式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比如在“汽车城”,学生需要撕下一条一米长的胶带纸来估测汽车模型的长度,这里考查的是与学生量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纸笔测试考不出来的东西。其次,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在“双减”背景下,加强过程性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