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建设背景下工商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探索摘要:“四新”建设背景下,传统的跨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人才竞争力,文章结合专业布局特色优势,提出了工商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并在工商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针对管理、教学、考核和校企合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個融合”课程体系运行机制,旨在培育兼具工科能力和商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关键词:四新学科建设;工商融合;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四新”学科建设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形势持续动荡。为主动应对形势变化,作为培养“国之重器”高端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范式必须进行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2019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双万计划”,着力推进新工科再深化、新医科新突破、新农科高位推动、新文科再拓展[1]。“四新”建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农、医、文”的“加强版”或“扩张版”,而是基于“新”字,锚定人才培养实用目标,遵循学科建设客观规律的专业建设。“四新”建设对各专业建设资源整合、新技术应用、交叉融合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保证这一建设过程的顺利实施,高校需要作好顶层规划,保证发展规划务实、建设任务压实、师资队伍充实、建设资源落实。具体到地方高校,则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最终提高高校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