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与理论成果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随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探索,是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始的。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表的文章,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大革命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其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时间在1938年,即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区别:前者指一个过程,后者指一种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随行。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要在中国传播并被中国人理解、把握,需要进行文本转换和阐述,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的思考和创新,这就是“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和介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文本的转换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我们必须看到,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译介者们他们不仅仅是出于学术或者好奇的动机,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中国问题,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进程。如1903年3月,《新民丛刊》第27号登载赵必振翻译日文版《近世社会主义》的插页广告,明确说:“本书关系于中国前途者。”①姜义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3页。与中国现实密切结合、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探索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