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2-05-17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既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标志,也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任务。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主体性要注意彰显全人类的普遍性增强主体性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鲜明目标和要求。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从概念、范畴到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乃至整体研究范式有不少都或明或暗地受影响于西方话语,从而成为西方学术的复刻与回声。因此,“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学术概念,进而形成中国学术范式,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在“两个大局”和发展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背景下,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要注意彰显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当然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的普遍性,而不是所谓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