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高校是党员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好坏不仅能检验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新时代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积极探讨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创新思路,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一、高校学生党员规模和发展培养流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中共党员人数为13.4万人,截至2021年,全国党员人数增加到9514.8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4951.3万名,占比为52.0%,学生党员已成为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根据2012—2020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每年学生新发展党员人数占比均稳定在年度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0%—40%之間,按照党员发展职业划分,在年度新发展党员中学生党员的数量占优势地位,根据入党条件限定(2014年后规定年满18周岁)可知年度新增学生党员中绝大部分是大学生党员。相比于其他各行各业党员发展,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具有“入党意愿高涨,数量逐步增长,思想政治素质高”等特点[1]。把握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落实从严治党背景下的高校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7年修正)明确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党的十八大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出党员发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