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对陕甘宁边区土改的宣传动员研究一、《解放日报》的背景与陕甘宁边区土改延安时期,广大边区群众被动地处于“信息封锁”下,迫切需要通过新闻传媒来了解国内外信息。同时,边区也需要通过媒体将自己的信息向国统区、敌占区甚至国际进行传播,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外界的支持与认可。《解放日报》创刊于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通知: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一切党的政策,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传达。《解放日报》创办后,毛泽东一直非常关心《解放日报》的工作,他积极领导了《解放日报》的创刊,亲自动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改稿,《解放日報》的许多重要工作他都具体安排指导。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全面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在敌人以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形势下,党中央作出了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决定。从1946年11月起,《解放日报》开始安排相关疏散工作。在中央撤离延安后,该报曾在史家畔一带坚持出版了短暂时间,由于军情紧急,环境恶化,于1947年3月27日终刊。《解放日报》未竟的事业,由新华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完成。虽然《解放日报》在陕甘宁边区只存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解放日报》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却发挥着沟通党和民众的桥梁作用。毛泽东曾经指出:“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上,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而且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①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老解放区,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土改经验,1945年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