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逻辑不同于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将世界历史的演进看作“绝对精神”的抽象运动,并将西欧资本主义看作世界历史的中心与发展的最终形态,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探析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在资本的驱动扩张下开创出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一切生产和消费活动突破单一民族国家的疆域而成为世界性的,从而使交往打破先前地域的、血缘的、偶然的狭隘交往而发展为普遍交往,世界也就由分散走向整体形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自开创起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但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并不是本真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是以差序性关系格局为基础的异化的世界历史,即“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405。此时的世界历史仍然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资本力量等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异化力量支配下,民族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复制、传播,形成世界性总体阶级冲突,在此境况下,剥削、压迫的阶级斗争仍然支配着历史的更迭。所以,“所谓的世界历史”,亦即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只不过是资本逻辑在全球范围内剥削剩余劳动、使阶级冲突世界化而引起的世界整体相互联结的历史幻象,是世界历史的“实然”性层面。在马克思看来,打破“异己的存在物”和“非实在性的力量”等外在力量凌驾于人之上而支配着人的现象,使人在世界历史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自我和实现自我,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才是“应然”性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并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静止样态,而是随着实践变化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