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民法治思维的培育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底线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习近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主要是法治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民立场体现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农民的现代化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化进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思维的现代化是农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法治思维的形成是农民思维现代化的标志。因此,加强农民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乡村治理法治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一、农民法治思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法治思维既是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逻辑进行精神心理活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又是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农民法治思维是指农民依法参与民主政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法治建设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权利义务思维等方面。人民不仅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也是法治建设创造性实践的源头活水〔1〕。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是不容忽视的。农民法治思维的培育有利于全面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农民法治思维的培育提供了机会和渠道。(一)农民法治思维的培育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