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探索(1937—19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政治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创新过程。作为政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久,便在李大钊等革命先行者的探索中渐次展开。而作为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到了全面抗战时期,才得到毛泽东等人的系统论述进而走向成熟。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在政治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其二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历史过程,目前已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毛泽东等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历史过程,既有研究虽同样成果丰硕,但多从长时段着眼进行理论演绎与经验总结,较为忽视毛泽东理论著述的内在结构和历史语境。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应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研究,关注重要文本的内在逻辑及其产生的具体语境。以此为视角,欧阳军喜等学者或聚焦某一重要文本,或聚焦某一学术流派、思想传统、政治运动与毛泽东理论工作的互动关系,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史”与“外史”。思想史研究打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却多关注思想的微观细节,尚未尝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分析。本文基于具体的思想史过程,对毛泽东的理论著述展开细致分析,以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内在结构。一、反对教条主义:从政治实践到理论创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教条主义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