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摘要]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积极建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支撑其革命行动的开展。其意识形态话语继承了大革命时期革命话语内容、风格等;吸收了井冈山及周边的当地话语资源,用群众的生活性话语形式表现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融合了外部输入性话语资源,将上级领导机关的文件内容转化为所需的话语资源。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不仅有力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开展,而且为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形成提供了模版。[关键词]井冈山斗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在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客体等方面加强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1],将中国共产党的主义、纲领用当地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与表达,“毛泽东同志亲手制订并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将革命军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用最具体、最简要的语言固定下来”[2]P122,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在民间社会的有效传播与扩散,取得了群众动员的良好实效,消除了少数群众对于共产党本质认识不清的现象。“群众镇〔整〕日在斗争中讨生活,沉浸于长期的革命潮流之下,颇有斗争的经验,对于革命的认识,政权的认识,工农的武装的认识,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认识,还可以说有了相当的程度”[3]P108,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先进性。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来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大革命时期党的革命话语资源的继承,又有结合井冈山斗争实践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