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现代化的三个维度论中国共产党在铁路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化是物质层面现代化和精神层面现代化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要从三个维度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物质的维度、制度的维度和人的维度,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人的现代化是根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归根结底服务于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的现代化也主要围绕这三个维度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就。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铁路“人”的现代化:从自发走向自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必须以“人”为中心,这也是实现铁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人的维度成为铁路现代化的先行维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下,铁路人率先实现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现代化程度稳步提升。20世纪初期,中国的产业工人主要集中于铁路、矿山、航运、纺织、造船五个部门,这些企业主要由外国资本家经营,尤其铁路最为突出。列强在20世纪初加紧对中国经济掠夺的过程中,铁路是当时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领域,铁路工人所占产业工人比重以及社会影响力极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铁路工人是“工农劳动者”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