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警惕“唯过程主义”虚风渐长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本遵循,基层工作同样如此。随着基层治理愈发规范和精细,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治理过程的合规化管理。一些地方在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同时,还提出了“过程导向”。结果与过程,本应该相辅相成。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其中一方,反而相互干扰,在“唯结果主义”之外,滋生出“唯过程主义”虚风,导致一些“灰犀牛”风险在基层扩散。“唯过程主义”虚风:追求“干过了、不担责”——只想传导压力分享成绩,不想承担责任,把“任务分解”当成稀释责任的手段,导致分解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外衣。北方地区某机关一名工作人员在谈到此问题时表示,上级通知要求在“本周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推进计划”一栏填上“召开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并尽快上报。该工作人员说:“我们部门既不接触企业,也不面对群众,不知道为什么领到这样的任务单。”显然,有些工作看似把任务分解了、基层也落实了,实质上却是搞形式。东北某省提出打造一批“数字车间”,一级一级给地方下了不少指标。但工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当地真正有改造需求的企业数量与实际上报的数字并不一致。在研究工作落实的会议上,一些干部张嘴闭嘴就是“某某领导说过”;上级部署“五项任务”,下面马上就能弄出“六大举措”“十项具体安排”,实际上就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空对实。——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实际上做歪了、做空了,浪费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