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修改方法论按文稿来源分,改稿不外乎两种,一是改自己的,再就是改别人的。如果你在综合文稿岗位,那恭喜你中奖了,因为你不仅要折腾自己的稿子,还要改大量的送审稿。那么,该如何改稿子?一、背景不清:“问一下”背景就像文章的土壤、空气、温度等条件,一般看不见,但离开了它,文章就很难发芽并茁壮成长。对于修改者进行“二次创作”来说,背景至关重要,搞不好会把人家对的东西改错了,有的东西改“没”了,或者变形、走样,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来。“下手”前一定要摸清写作背景,具体说,就是四个问题:一是稿子缘起。比方说,领导在某种场合作了指示,下级单位召开会议落实,这就是“写作的缘起”。会议材料到你手上,就要小心了,务必问问报送者:这些问题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场合,什么人就什么事情提出的?为什么要提?提了哪些?若不明就里,按“常规”理解去改,大概率上会改错。二是文种类型。背景清楚后,还得看会议方案,问清会议安排的具体文稿任务是什么?不能把整改方案写成工作计划,整改方案就要按方案体例来写,讲话稿就要有讲话稿的样子,如果文章定位不准,就会写成“四不像”,这种情况是有过先例的。三是受文对象。若写讲话稿,你就要接着问:讲话的领导是谁,哪些部门的人参加、什么职务?树立“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根据讲听双方的具体情况来把握表述方式,因“人”而异,看“人”说话,“柔性化写作”,才能改出“消费者”喜爱的文章。四是适用场合。仍以整改会为例,还要问会议的现场和议程设置,因为只有搞清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拿捏修改的度。比如,会上是一人讲话还是多人讲,若是多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