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探寻理想政治制度的传世经典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谈道:“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表演讲,再次强调:“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亚当·斯密,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国富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那么,具体到柏拉图的《理想国》而言,其时代背景如何?当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后世又有怎样的启迪?城邦衰落:政制缺陷的反思契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公元前449年,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告终,雅典成为地区霸主。随着雅典霸权的不断扩张,陆上强国斯巴达日益感受到威胁与恐惧,双方争霸最终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场为期近30年的战争(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以雅典的失败告终,权力由雅典转移至斯巴达,整个希腊世界开始由盛转衰。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就生活在雅典城邦衰落时代。昔日雅典人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权在战争失利后,被寡头政权取代。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以“三十僭主”为代表的寡头政权暴力施政,“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在痛心贵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