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探索与实践王京凯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两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现辖9个镇街、236个村居,63万人口,是沂蒙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重点区域。全县共有重点贫困镇3个,重点贫困村30个,贫困人口8371户、1.66万人。近年来,临沭县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不断推动“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取得新成效。一、主要做法及成效1、突出治“软”,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是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党建主体责任和扶贫主要责任,将脱贫攻坚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并作为镇街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的必述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把抓扶贫的责任落到实处。二是抓好“后进村”整改。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配强配齐贫困村“两委”班子,每个镇街筛选出2—3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由镇街主要负责人牵头帮扶,针对后进村班子不同“症结”,坚持“一村一策”、精准发力,适度向后进村倾斜各级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整顿,补齐村级短板,做到贫困不“摘帽”、后进不销号。三—1—是抓好党建扶持。积极推行“党支部+帮扶单位+贫困村(贫困户)”、“党支部+‘两新’组织+贫困村(贫困户)”等模式,对全县30个省定贫困村和20个脱贫任务较重村派驻了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作为帮扶的第一要务,建立帮扶台账,夯实党建帮扶责任,要求未完成脱贫任务的,帮扶单位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