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内蕴联系习近平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革命先驱不畏艰险、筚路蓝缕,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思想结晶,它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底蕴重、根基扎实,这表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巨大的涵养功效。因此,探析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联系,对于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建党精神以及奋力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根植于“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自“红船精神”起,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更传承于古代“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成为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唐虞盛世的美好夙愿而不懈努力。“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古已有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华民族就有了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理想社会雏形。在《礼记·礼远》篇中,儒家先贤孔子首次为大同做了定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不闭,是为大同。”到了近代,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表达了不同的“天下大同”的夙愿。康有为的《大同书》便是极具乌托邦元素的理想社会书籍,在书中,他认为,大同社会里,没有国家,没有暴力机构,取代国家的将是“全地大同公政府”。梁启超的“新天下主义”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