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紧随其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双减”政令把孩子更多时间还给家庭的背景下,切实回应了‘减出来的时间去哪里、做什么等问题,为“双减”政策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1],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推动家长更好履职、学校和社会更好引导和支持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本文就“双减”背景下,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展开论述,从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分析了其亟需做出的三个重要转变,为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思路。一、“双减”背景下,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厘清的四种重要关系“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明晰家校育人责任”“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要回应“双减”育人要求,实现高质量育人,必须处理好学校课程育人和学校课后育人、家庭育人和学校育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共同基础培养和个别化培养四种关系。(一)处理好学校课程育人和课后育人的关系“双减”既强调“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也强调“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因此,推动“双减”落地,必须科学定位学校课程育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