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百年演进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之一,引起学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党逐梦现代化的百年思想历程,梳理其现代化观的历史演进,无疑有深刻意义。一、从“先革命后建设”到“四个现代化”何谓现代化?罗荣渠先生有一个为学界所认可的界定:“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社会的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过程。”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从这一定义出发,中国现代化历程无疑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曾有过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讨论,说明中国人对此早有思想自觉。①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除上引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有所关注外,还有不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