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线索,那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共同之点、契合之处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前提、理论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必须”上,而是建立在确实存在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基础上,即不仅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是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重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伦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关系,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规则就具有普遍性的一面,并在某种程度上契合着某些现代问题,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离它所维护的封建制度的距离越远,它的意识形态性质就越弱,它所蕴含的具有普遍性观点的现实意义就越凸显。由此,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批判,达到客观理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观念系统具有可解析性、可重构性,观念因素之间具有可分离性、可相容性。一种文化形态所包含的观念因素,有些是不能脱离原系统而存在的,有些则可以经过改造容纳到别的观念系统中。更何况,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学说,而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不具有宗教文化的排他性特征。精神生产不同于肉体的物质生产,以基因为遗传物质的物种延续是同种相生,而精神生产、文化创造则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成果的吸收、消化和再创造,造就新的文化形态。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一定是突破单一的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