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习近平劳动观的深刻意蕴——基于价值观、时代性和践行路径的三重维度解读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实践、社会关系、劳动价值等诸多问题的重要范畴。作为学经典、用经典的典范,习近平的劳动观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内涵。他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无不向我们展示,劳动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方式,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历史不断向前延伸的必要因素。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关键阶段。深刻阐释习近平劳动观,对我们立足当下,联合全国劳动者发扬团结精神,全面推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共同理想同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精神: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观之维习近平的劳动观,是他创造性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又一典型。习近平强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2]。习近平的劳动观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基于客观劳动条件和环境,创造性地将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劳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相结合,从价值维度上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形态之一。第一,提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遵循马克思主义一贯的劳动价值观。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