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的全面领导: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摘要〕党的全面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提纲挈领的地位,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包括:中西政党差异的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现代化理论逻辑。党的全面领导在治国理政中的实现有赖于以下机制:作为执政中介的党组制度、作为上下一体的党内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全面控制的“归口管理”制度。党的全面领导为丰富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居于首位。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宗明义地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有86处涉及“党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党的全面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研究党的全面领导的文献尚不多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文献数量为28篇,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一)中西政党差异的逻辑西方政党是“选举党”。政党这一概念诞生于19世纪,是欧美代议制度和普选制度发展的产物。政党最初是指那些通过选举而获得公职的组织,后来也指那些并非以选举为目标的政治组织。近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巴林顿·摩尔曾将西方民主发展历程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