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定名的历史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支部”词条的解释:“1.某些党派、团体的基层组织。2.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支部只用作团体组织的分支机构和政党的地方分部。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形式,始于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目前学界对这一史实已有较多关注和分析,但鲜有深入探讨其原因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支部”一词的源流以及党、团早期组织建设实践,试图厘清党支部定名的历史逻辑。一、“支部”一词从日本引入支部是一个纯粹日语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①,原义为“分支机构”②。明治时代早期,日本一些团体和机构中开始出现以支部命名的组织,如“赤十字社支部”“正金银行支部”“宪兵分队支部”等等。同时,日本一些政党,如自由党、立宪改进党、宪政党等也将其地方分部称作“某地支部”。③甲午战争时期,支部开始出现在中文报刊中。1895年6月11日《申报》载:“五月初一日,日本民政支部讯明,抢劫兰姓等家盗犯桂林、常某、姜拙臣、刘住四犯,押至市曹,斩首号令。”此处所谓“民政支部”,即日本在中国东北、山东等地军事占领区内建立的管理民政事务的侵略机关。甲午战后,随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支部”一词被引入国内,作为一种组织名称。第一类,效仿日本创建的新式组织机构。清政府推行新政后,曾派遣载泽、徐世昌、绍英等人赴日本考察,效仿日本建立宪兵制度。前文提及,日本宪兵中设有“分队支部”等组织。清政府在引进日本宪兵制度的同时,也采用了“支部”这一组织名称。第二类,受日本政党文化影响的党派、政治团体。19心语文创素材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