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研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以“四基”为标志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经过十年多的实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部于2022年4月21日颁布了以“核心素养”为纲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在课程内容与要求方面有所变化。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这些变化,对于理解与落实2022年版课标有着重要意义。一、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步,基于文献及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分析框架。第二步,实施编码,确保编码过程的准确性以及可验证性,得到编码数据。第三步,研读课标定性比较内容结构变化,利用编码数据定量比较内容数量变化,对照课标定性比较内容增删变化。第四步,利用编码数据定量比较内容要求变化。(二)研究过程1.分析框架的设计数学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的研究较多,如康玥媛、曹一鸣等主要从课程内容分布、组织与编排的视角进行国际比较康玥媛,曹一鸣.中英美小学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4):118122。严虹,吴立宝,康玥嫒.中美初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2):92101。康玥媛,曹一鸣,DavidClarke.中、澳、芬数学课程标准中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