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多重逻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形成、确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护领袖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課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旗帜鲜明地与反对一切权威、不要政治领袖的无政府主义主张进行了最坚决的思想斗争。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①1920年,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专门论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明确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都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领袖核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说明能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把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反复比较中推出自己的公认领袖,不仅是我们党同西方政党的显著区别,同样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重要法宝。1943年7月,刘少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