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路径研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认知的培养,也就是“立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是育才与育人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这个“本”如何抓实、抓牢呢?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在于,怎么将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更进一步说即党史教育,贯彻到育人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在这一育人问题上,就高校而言,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了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之义。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厘清当代中国青年时代特性和精神特质与党史主题主线的关系,以此作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并从这一理论依据中阐明融入的切入方向,在切入方向指引下开辟实施路径,是解决目前融入模式匮乏的关键。(一)党史的主题主线与当代中国青年时代特性和精神特质的内在共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百年党史主题的科学归纳,而主线实质上是主题的实践展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