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以乡村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浙江循着“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落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这一理念,推动“千万工程”逐步从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向以乡村经营为主转变,引领“千万工程”持续深化和提升,让更多的村庄成为了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千万工程”从乡村建设到乡村经营的内在逻辑自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浙江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非常突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因此,2003年启动的“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辐射。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日益显现,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让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乡村经营问题日益被提上议事日程。乡村经营是指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多元经营主体根据乡村功能对乡村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乡村各种可经营资源进行市场运作,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等途径,将社区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