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深化国际合作与全球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生产力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外部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复杂,中国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经贸关系。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对外贸易大幅下降,1961年进出口贸易降至29.4亿美元。此后受“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冲击,1960年至1970年间进出口总额仅增长10亿美元。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提出,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滞胀的时机,在今后三到五年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后来中央在此基础上追加一批引进项目,进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左右,1973年进出口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通过引进相关设备,提升化肥生产能力、化纤生产能力及肥皂等生活物资的生产能力,对解决吃穿用等基本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把对外开放上升到战略层面,是中国开始进行改革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领导人密集出访,重要意图就是了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为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借鉴。在众多的出国考察团中,以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