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从“足迹”中感受为民情怀历史让人特别铭记的,往往是那些熠熠生辉的闪亮足迹。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湖南之行,念兹在兹的是人民群众。他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轻车简从,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举旗定向,擘画蓝图。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足迹”中不难发现,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至深、至浓、至热。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湖南这片红色热土,始终牵挂湖南的父老乡亲。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从一条尚未硬化的毛坯路,一路颠簸来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走进村民石拔哑的家,听说老人64岁了,总书记亲切地说“您是大姐”。总书记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她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他们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在村民施成付家门口的院坝,总书记召开小型座谈会,他拉着老百姓的手,不让地方干部汇报,自己提问,让老百姓自己讲。2020年9月16日,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卫生室,了解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障情况,强调要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问得深入、看得仔细、讲得实在,一句句温暖话语、一件件烟火小事,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矢志为民造福,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对群众最浓的情,化成最重的承诺、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努力让人民生活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从十八洞村出发,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