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两弹一星”工程是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组织实施的以研制导弹、原子弹和科学试验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在此过程中锻造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饱含“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就要以此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心怀“国之大者”,培育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两弹一星”战略的实施与成功因素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垄断、核威胁、核讹诈以及军备竞赛的国际环境,为了维护中国地位,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艰难抉择与最终成功。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激烈的军备竞赛趋势,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党中央决定优先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这一年,成立了以万毅为部长的国防部第五部,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久国防部第五部合并到国防科委。1959年6月,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终止合同,随后撤走专家。毛泽东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