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一、问题的提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5097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36.11%,这说明中国还是一个乡村大国。乡村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农业剪刀差越来越大,农村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被城市源源不断地吸走,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顺应五亿多农民美好生活愿景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出台以后效果如何取决于政策的执行。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认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中国学者赵树凯也认为:“政策导向虽然源于中央,但政策推进必须依托基层政府,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环节”。[1]乡镇政府是乡村振兴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政策目标和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的直接领导者和承担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对于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国内学界主要从执行主体、执行体制、行政文化、外部环境、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丁煌、李新阁(2019)认为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理性选择的多重利益诉求是其政策执行力的动力本质[2];徐建牛、施高键(2021)从相机执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利益的相对独立化为基层政府策略性地执行上级政策提供了行为激励[3];吴宾、齐昕(2019)分析学界对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发现,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受到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公众参与、政策满意度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要提升公众政策认同度、协调各执行机构、优化政策执行理念、强化政策执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