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河北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短板、疏堵点,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企业投资、发展积极性,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意识: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2月28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行政审批局,一名大学生创业者领到了营业执照和免费的企业公章,对未来充满憧憬。他和伙伴注册的公司也成为河北省第800万户经营主体。春节以来,河北新设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月1日至27日新设129248户,日均4787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2.59%。河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河北制定、实施了量化考核办法,出台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开展全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韩谦看来,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离不开政府的努力,也离不开群众的付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水平。“开拓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切实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审批型’向‘服务型’的意识转变,在更好激发存量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更有助于招商引资。”韩谦表示。他认为,政府部门应从细微处入手,在完成规定动作同时,还要创新自选动作。比如项目建设报审等事项,涉及部门多、流程多、法规条文多,存在审批部门各管一段,而众多小微企业缺乏专职人员、对政策理解能力弱,容易形成办事效率瓶颈、堰塞湖。可以由牵头部门统筹,充分发挥办事窗口的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