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现实运动的美好生活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新时代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不断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坐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上升到人的发展阶段。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是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每个人得到相对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活动都不能脱离社会主义价值至上性目标。一、美好生活必须坚持物质生产的基础性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提出人的发展须依次经历三大历史形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的依赖关系”、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形态。相较传统社会中的人类对自然的生存依赖、对共同体生活的依赖与对宗教道德的意义依赖等,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被概括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尽管马克思在否定意义上深刻批判了物化带来的现代社会弊病,但他仍然肯定了资本主义阶段“物”的合理意义,正如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的那样:“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资本主义实现了对前资本主义人的发展形态的积极否定,创造了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心理基础,从而为人的独立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动力,这一过程是依靠对“物”的...